大家好,我是小步。
今天为大家带来楚河汉界系列的第07期。前面的图文和视频合集也都可以在我的主页找到哦~
上一期我们讨论了秦始皇,既对天下进行着严密的控制,又在不知不觉中折磨着自己。最终,经过长年的征战,他的身体也到了极限。在最后一次巡游时,突发疾病,倒在了旅途之中。
这个意外事件,直接把大秦帝国推向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这辆永不停息的帝国战车,是否会在这一刻停下,还是继续驶向未知的未来?
沙丘,这个名字并不平凡。
展开剩余87%前一个在这里陨落的帝王,便是赵武灵王。而这一次,号令四方的秦始皇也未能逃脱命运的审判。
秦始皇躺在沙丘的宫殿里,气息微弱。
从他病倒到胡亥被立为太子的这一段历史,便被称为“沙丘之变”。
为什么叫“变”呢?
因为事情的发展,并非按照预定的剧本进行。
那么,原本的剧情究竟该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生没有册立太子。
一方面,他始终寄希望于能够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另一方面,他也始终没能选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继承人。
在他20多个儿子中,真正具备继位资格并且可以被人讨论的,只有两位: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
扶苏作为长子,天生具备了接班的特质,按照常理,继位应该是他的责任。
而胡亥则是秦始皇最宠爱的儿子,因而在情感上占了很大的优势。
那么,在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时,这两兄弟又在什么地方呢?
扶苏此时正在北方上郡修长城。原因在于,扶苏对父亲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满,激怒了秦始皇,于是他被驱逐出咸阳,去工地做监工。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看似扶苏已经被“踢出局”,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非如此。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透露了很多关键信息。
蒙恬是什么人?他是长城防线的主帅,手下有着30万精锐军队,掌握了秦帝国接近一半的军事力量。
而蒙恬家族,尤其是蒙毅,一直是扶苏的坚定支持者。
如果秦始皇真把扶苏“踢出局”,他怎么可能让扶苏掌握如此重大的军事力量?而且扶苏被派往上郡的任务,并不远离关中,他依旧有能力指挥蒙恬的军队。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场试炼,让扶苏去基层锻炼,而非被排除出继位的竞争。
接下来我们来看胡亥。
历史上记载,秦始皇的多次巡游中,几乎从未带过任何一位儿子。然而在这次巡游时,秦始皇却特别带上了胡亥。
这似乎给了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难道秦始皇心中的继位人选已经决定了吗?
我个人认为,秦始皇对扶苏和胡亥的不同安排,实际上反映了他在两者之间的犹豫。让扶苏去北方,是为了让他历练;而将胡亥带在身边,则是在考察他。
或许秦始皇打算再观察几年,最终再做出决定。然而,天命难测,突如其来的病魔让他不得不匆忙做出最终选择: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虽然没有明文表示立扶苏为太子,但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意味着他将负责处理葬礼。
而谁有资格主持帝王的葬礼?那当然是继任者。
或许秦始皇是因为胡亥在巡游中的表现失望,才在临终时决定将继承大秦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大儿子扶苏。
按这个发展来看,秦始皇的遗体应该会运回咸阳,扶苏主持葬礼后,便以长公子的身份继承帝位。
然而,命运的转折再次出现。
赵高!
他是秦始皇生前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赵高截住了应当发出的遗诏,亲自策划了这场“沙丘之变”,颠覆了历史的进程。
赵高的背景并不显赫,出身低微,但凭借着出色的力量和精通律法,赢得了秦始皇的青睐。
他被任命为“中车府令”,秦始皇的专职司机,这个职位的特殊性意味着赵高是始终与秦始皇形影不离的亲信。
正是借着这个身份,赵高才有机会策划这场政变。而他的动机并不单纯,因为他与蒙家之间积怨已久。
赵高与蒙家早年的恩怨深刻,特别是与蒙毅之间的冲突,让他对蒙家心生仇恨。
《史记·蒙恬列传》提到,赵高曾因罪被蒙毅判处死刑,虽然秦始皇最终救了他,但这段历史埋下了赵高心中的隐患。
赵高深知,一旦扶苏继位,蒙家必将成为他的强大后盾。蒙恬和蒙毅分别掌握着军事和政治的重要职权,而赵高一个宦官,岂能与之抗衡?
于是,他决定扶持胡亥,借此消除蒙家的威胁。
赵高不仅看中了胡亥的软弱和可控制性,而且通过一番巧妙的言辞,说服了李斯站在他这一方。
李斯是秦始皇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也是秦朝的丞相。赵高对他进行了精准的心理攻势: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
赵高指出,如果扶苏继位,李斯的位置可能会受到威胁,而如果胡亥成为皇帝,他依旧可以保住自己在权力中的地位。
李斯深知一旦扶苏继位,自己将不再有话语权,而胡亥则是可以控制的对象。
最终,赵高成功地将胡亥、李斯拉入自己的阵营,为“沙丘之变”铺平了道路。
赵高、胡亥、李斯三人联手,成功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宣布胡亥继位。
然而,这一切背后的阴谋仍未结束。在胡亥被立为太子后,赵高又开始了最关键的举措——除掉扶苏。
《史记·李斯列传》提到,赵高找借口让扶苏自尽,声称这是秦始皇的旨意。
扶苏,作为长公子,本应承载大秦的未来,却在面对这场政变时表现得极为软弱。
当他收到遗诏后,愣在原地,毫不疑虑地准备自杀。蒙恬急忙劝阻,但最终扶苏依然选择了死去。
这种草率的决定,未免令人质疑他是否具备治国的能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变故,他竟然连最基本的反应都没有。
扶苏死后,赵高和胡亥的阴谋得以实现,秦朝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最终,胡亥继位,史称“秦二世”,而大秦帝国的未来也在这一刻走向了衰落。
正如历史所示,秦朝的衰亡并非始皇帝之死所致,而是因为帝国根基已经出现裂痕,暴政的积累最终引发了民众的反叛。
假如秦始皇活得再久些,或许历史将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秦朝的结局注定是无法改变的。
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新的英雄和挑战即将登场。
接下来的故事将会发生在哪里?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是小步,感谢收看《楚河汉界系列07》。喜欢的话
发布于:天津市股市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